首页 > 教案 > 幼儿园教案 > 小班关于《粽子》教案范文

小班关于《粽子》教案范文

时间:

《粽子》教案范文

一、教学目标:

1. 知识与技能目标:学生能够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和传统文化背景。

2.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:培养学生对传统食品的尊重和珍惜之情。

二、教学重难点:

1. 重点:学生能够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和材料。

2. 难点:培养学生对传统食品的尊重与传承意识。

三、教学准备:

1. 材料:粽子图片、粽叶、糯米、红豆、花生、肉馅等。

2. 工具:炉灶、大锅、绳子。

四、教学过程:

1. 创设情境:教师提前准备好一些粽子图片,让学生观看,并问学生是否吃过粽子,了解学生对粽子的认识和想法。

2. 导入新课:介绍粽子的由来和传统文化背景,让学生了解粽子在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重要地位。

3. 示范操作:教师展示粽子的制作过程,包括选取粽叶、煮糯米、填充馅料等,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来深入了解制作粽子的步骤。

4. 分组合作:将学生分为小组,让每个小组选取一个组长来组织制作粽子的实践活动。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不同的馅料,同时学生要相互合作,共同完成粽子的制作。

5. 展示与分享:每个小组制作完成后,进行展示与分享,学生可以互相品尝,分享制作粽子的心得和体会。

6. 总结归纳: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:你们制作粽子的过程有哪些?制作过程中有哪些困难?你们觉得粽子的味道如何?是否会制作粽子的心得或想法?

7. 拓展提问:让学生展开思考,提出类似的传统食品有哪些?为什么要保留这些传统食品?

五、教学评价:

1. 学生的参与度:观察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制作的态度。

2. 学生的表现与理解:根据学生的展示和分享,评价他们对粽子制作过程的理解和对传统食品的态度。

3. 学生的思考能力:通过学生对拓展提问的回答,评价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。

六、教后反思:

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和传统文化背景,培养学生对传统食品的尊重和珍惜之情。课堂氛围活跃,学生积极参与,并通过小组合作,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。改进之处是可以增加课堂互动,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传统文化的意义。

13659

微信扫码分享